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安徽省探索合作社直营新模式 拉近农业与资本关系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2月2日      阅读次数:

有关农产品滞销的报道时时见诸报端,一边是农业生产的相对独立运作,不太适应市场环境;一边是了解市场环境的商业资本看好农业但缺乏政策推动。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的文件,对于商业资本与农业合作社的对接着笔较多,安徽省有专家认为,继之前的农超对接模式后,作为全国的先行区,安徽正探索包括合作社直营店等新的模式。这些探索将有力地拉近农业与资本的关系。 商业资本与农业互动 “已经把店开到县城了,想开到省城去!”退伍军人张茂祥2009年在肥东县岱山湖边承包了120亩的山林,开始养鸡。2011年,他租下了附近500亩荒山,成立了肥东县山林禽养殖合作社。如今,他在徽商集团肥东徽商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经营场所和品牌。 而在这背后,正是安徽率先在多个涉及农村经营体制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本世纪初,在全国各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解还停留在建国初的留存时,安徽已经开始突破,从旧有的个人分散经营模式切入,种养殖业开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向更集中、更专业形态发展。随后,安徽再次创新土地流转制度,从土地这个农业生产中最根本的问题上解决了传统农村经营中的零碎化等问题。 反观张茂祥的成功,土地流转让他可以承包500亩的土地,而合作社的突破则让他可以让更多的农户加入到自己的生产中来。有专家指出,上述两个领域的突破为商业资本与农业的对接创造了可能性,否则无从谈及。安徽在这方面显然具有了天然的优势。 不过,最为明显的则是,张茂祥将自己的直销店开到肥东,这正是“一号文”所提倡的商业资本与农业的有序对接。安徽在这方面显然走到了全国的前面,不再是一味的商业资本进入农业,已经呈现出壮大的农业与商业良性互动的格局。 农民合作社近三万个 日前,安徽“两会”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安徽新增886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从省农委获悉,目前,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29000个,同比涨幅超过46%。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还创新模式形成“联合社”。据介绍,自2011年11月安徽首家联合社成立至今,联合社的数量已增至20多家。“抱团发展,组织化能力提高,力量得以壮大。”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调研员马燕告诉记者,联合社解决诸多“卖难”问题。“虽然总量大,但单体规模小。”马燕也点出了合作社发展的瓶颈,“我省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营销、加工能力薄弱。” 对于合作社建设,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着墨颇多。其中,将农民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重点,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政策。在资金扶持方面,引导财政直投,有条件的地方给予贷款贴息,还首次提出,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 就在此前,省政府出台意见,提出了“553”行动计划,也与政策不谋而合。意见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实现的可分配盈余按比例返还给成员,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从生产终端合作走向全过程合作。 计划还确立了合作社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入社农户占全省总农户50%,培育各级示范社5000个以上,成员户比当地同类型未入社户增收达到30%左右。 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 在“一号文”中,提到将城市商业资本和龙头企业引入农产品的加工领域。从目前来看,安徽农村合作社与商业企业的合作鲜有涉及资本层面。马燕介绍,现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农超对接,另一种是订单生产。 对于农超对接,马燕说,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超市的门槛高,部分甚至还有进场费,而且回款时间慢,这都让农民很难扛得住。”部分合作社已经退出合作了,还有一些由于合同未到期,暂时无法退出。 据介绍,目前,安徽合作社主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以徽润为代表的联合社,已由田间走向省城,2013年元旦徽润联合社还在沪上“安家”。“通过直供直销的模式,减少流通环节,提高销量,也降低了消费成本。” 对于将商业资本和龙头企业引入农产品的加工领域。马燕说,这在政策层面是一个有力的推进。据介绍,目前,安徽合作社中,有加工厂的并不多,引入商业资本有利于产业化发展,也是安徽正在探索了一个方向。此前,有关农产品滞销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引入市场意识强烈的商业资本后,将可有力地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有序并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滞销问题。
http://www.2888.tv/news/20633.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