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佳木斯市谱写农业生产“抗天歌”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3年1月10日      阅读次数:

2012年,佳木斯市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立足在“早”字上下功夫,在“标准”上做文章,战胜了早春严重干旱、晚春持续多雨、“埋汰秋”等诸多困难,全市粮食总产预计达到91亿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 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市农业生产已经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面对去年前期严重的低温干旱、中后期持续阴雨寡照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科学决策,发出了“错过农时就是灾”的“动员令”,把农时标准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标准来抓,春耕生产在“早”和“快”两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夺取了春耕生产的农时主动。水田抓住扣棚、育秧、插秧三个关键环节,分别以三个25日作为最晚时限,做到了不插5月26日秧,不补6月苗。大田播种去年4月23日全面启动,并抓住去年5月初土壤墒情适宜、气温回升的有利条件,突出发挥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农垦大机械的优势,迅速掀起了春播热潮,2012年5月15日大田作物播种全部结束,全部播在了丰产期。 向科技要生产力,把农艺标准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去年春耕生产期间,大田生产实现了标准化整地、精量点播、镇压保墒、封闭灭草协同作业,做到了种子100%包衣,为一次播种夺全苗、出壮苗奠定了基础。水田机械播种全面取代了人工撒播的传统播种模式,收到了播量固定统一、种子分布均匀的理想效果。近300万亩水田生产实现了智能化催芽、标准化育秧、科技化管理。由科研人员组成的农业科技入户宣讲团,长期深入基层巡回宣讲,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787期、科技大集34次、科技博览26场,培训人员40.3万人次,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20余项,水稻“三化一管”、玉米通透密植、大豆大垄密等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全市1956.77万亩总播种面积农作物,全都种在了“腰窝”上。 2012年,正当全市广大农民朋友沉浸在即将收获的喜悦之中的时候,台风“布拉万”、“三巴”等自然灾害光临了我市。全市遭遇连续的秋季降水过程,发生涝灾,大部分农田处于过饱和状态,致使轮式收获机、运输机车无法进地,人工收获力量紧缺,晾晒烘干难度加大,秋收受到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灾情,市委、市政府把去年的秋收工作作为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打响了抗灾抢收攻坚战。 2012年9月29日,全省三秋生产现场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确立“多措并举,人机结合,科学调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秋收工作思路。市委书记王兆力、市长孙喆等6名市委常委亲自率队,深入所包县(市)区检查督导秋收进度,为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奠定了基础。秋收期间,全市共出动市、县、乡各级指导组1900余人,农机、农技服务人员2万余人,农机流动服务车300余台,随时解决农民在秋收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各种难题。 面对像海绵一样的土地,佳木斯市的轮式收割机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全国产粮大县富锦市率先出台实施对轮式改履带、两驱改四驱等机械改装给予2万元资金补贴的机制,并通过及时宣传引导,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普及推广。秋收期间全市共投入4280万元资金,对轮式收获机车进行改造,改造机车1080辆。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对自有收获机械力量进行统一调配,全市秋季协调引入域外收获机械2675辆,机械力量显著增强,秋收进度明显加快。截至去年10月25日,除郊区个别乡镇的极少数低洼地块尚未完成收获任务外,全市秋收工作全部告捷。 为解决粮食含水量高,农民晾晒、储藏难的问题,2012年市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粮食晾晒场所。秋收期间全市将20余条交通压力较小的公路路段调整为半幅通行、半幅封闭状态用于秋粮晾晒,共统一划定晾晒面积6000万平方米,解决了30余万吨潮粮晾晒难题。同时,市政府还积极鼓励具备粮食烘干设备的加工企业加大待储粮收购量,有效缓解了粮食收储难题。同江市积极联系引进域外粮食收购企业与农民对接,在田间地头收售余粮,直接加工后进入稻米市场,不但缓解了潮粮储藏问题,同时也加速粮食变现,缓解了秋收资金压力。
http://www.2888.tv/news/20061.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