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和谐发展新农村 欣欣向荣新画卷——通化市加快“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2年12月19日      阅读次数:

44亿斤的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棚膜蔬菜5400亩、115个省级示范村全部达标、159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完成、全市5个县(市)有3个进入全省县域综合发展考评前10位…… 一组组数字、一项项成就,展示出通化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持把“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化观念武装农民,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和谐发展新画卷。 从“粮袋子”、“菜篮子”入手,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通化市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产量达到44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棚膜蔬菜5400亩,达到6.6万亩。 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告诉记者,为确保“粮袋子”充实、“菜篮子”丰富,全市上下按照省十次党代会、市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同时,注重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其他产业,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培育特色农特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战胜自然灾害,保粮夺丰收。年初冬春的“一抗双保”攻坚战中,通化市抢前抓早备春耕。上下齐心协力突出抓好资金、物资、科技、政策等的落实,确保了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47万亩,其中优质特用粮食达430万亩。8月,台风“布拉万”突袭,通化市农作物大面积倒伏,受灾面积112.2万亩。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按着一块地不漏、一条垄不落、一个受灾户不丢、一株作物不弃的“四个一”要求,全力组织抗灾保粮夺丰收攻坚战。经全市共同努力,扶起倒伏玉米67.9万亩,占成灾面积的95%,挽回粮食损失4.6亿斤。通化抗灾保粮夺丰收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实时报道。 ——推广农业科技,促稳产增产。在梅河口市,记者见到了省内外闻名的“农科土专家”王文学。他说:“打仗不懂战术不行,种地不懂科技更不行。”他个人投资建起了农业经济技术学校,从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梅河口市科协、通化农科院等单位聘请了18位专家常年担任讲师,每年办班100多期。这仅是通化开展农业科技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通化市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了“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鼓励引导农业技术人员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围绕高产创建、标准化创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打造农业技术示范和推广平台。组织农业生产技能和科技培训,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一年来,全市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32项,推广面积368万亩(次),落实五大粮食增产技术面积413万亩,农业科技的增产作用稳步增强。完成农民培训50.3万人(次),农民教育层面和范围不断扩大。农机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机作业面积达到500万亩(次),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到56%。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 ——加快“菜篮子”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是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化市紧紧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总目标,全力建设产业集聚、特色鲜明、设施先进、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现代农业园区。 走进总投资3.57亿元、占地15100亩的东昌区现代农业园区,令人耳目一新。这个园区是东昌区应用了前沿科学技术,引进现代农业管理理念,全力打造的现代城市“菜园子”。该园区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专利技术和新型保温材料,在温室采光层面形成、屋面角、风重荷载、秋季保温、遮阳通光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实施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生产模式,将建成6个国内农业最先进生态发展功能区。 今年,像东昌区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全市申报了14个棚膜建设补助项目,规划了投资1.6亿元的超千亩围城棚膜示范项目,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33.5万亩、棚膜蔬菜达到6.6万亩。 通化市棚膜建设工作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全省棚膜经济工作现场会议在通化召开。 ——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培育农特产业。在大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中,重点推进人参标准化生产、园区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培育、精深加工、市场开发和药食同源进程。总投资10亿元的康美新开河人参产业园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振国药业参峰胶囊、宏久生物人参灵芝胶囊、紫鑫药业人参酵素系列产品、百泉参业人参林蛙深加工、益盛平地栽参扩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申报获批了万通山葡萄酒“长白山人参品牌”,筹建了人参产业管理办公室和人参产业协会,开展了人参市场专项整治,预计人参产业实现产值44亿元、增长42.3%。同时,中药材、五味子、葡萄、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基地面积发展到50万亩,食用菌达到49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全市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127.6亿元、增长24.9%。 ——落实“四年提升计划”,发展壮大畜牧业。通化市认真落实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抓发展、抓重点、抓项目、抓落实,畜牧业发展呈良好态势。今年,围绕畜牧业发展组织实施项目20个,总投资3.41亿元,其中,加工型项目3个,养殖型项目17个。先后实施了总投资1.8亿元的梅河口市唐人神曙光农牧畜禽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卓越公司食品加工园二期深加工项目等。在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牧业产业园区建设进度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动省级500万头生猪、省级2亿只肉鸡鹅鸭两大牧业园区建设。在牧业小区建设上,新建、改建牧业小区186个,完成省任务的132.8%。 预计2012年末,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达到232.5万头、65万头、23万只、548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4.7%、10.2%、25.7%、128.1%。肉、蛋、奶产量达到25万吨、5.6万吨、0.8万吨,分别增长78.6%、47.4%、6.4%。可实现牧业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21.8%。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2800元,同比增长12.9%。 一串串数字令人骄傲,也来之不易。通化市农委主任曹武总结出来的一句话最精确到位:“政策好、方向明、人努力、高科技”。 强基地、育龙头、壮集群,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科技创新高起点、经营管理高水平、市场占有高份额、资源利用高效率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说,农业现代化是统筹推进“三化”的重要基础,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的原则,在统筹推进“三化”中加强和改进“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通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化市因地制宜,立足山区、半山区农业资源优势,选择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品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措施,突出抓好粮食加工转化、畜禽产品加工、林特产品加工、中草药材提取加工、山葡萄酿酒、人参加工、果仁加工等7个特色龙型经济群,壮大集群规模,进一步彰显一产经济的特色,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逐年增加。 ——科学布局,集群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通化形成了以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为主的北部粮牧区,以通化县、集安市为主的南部特产经济区,以东昌区、二道江区为主的城郊围城经济区3个区域经济格局。形成粮食、人参、中药材、葡萄酿造、畜禽产品和林特产品等6个产业集群,向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快速发展。在重点抓好阜康酒精扩能改造、卓越6万吨禽产品深加工等22个续建项目的同时,新建吉康蓝莓种植示范基地、金贡源稻米加工等各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68个,增加了各类企业总量和产能。 ——龙头高抬,领飞同业。来到亚洲规模最大的酒精生产企业——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责任公司,不禁为企业的规模所震撼。公司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年加工转化玉米130万吨,生产优级食用酒精45万吨,在国内同行业中产能第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环节。“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正成为通化农业发展的共识。农民成为“田野车间”里的“一线工人”,粮食、鸡鸭鹅等成为“工业原料”,经过规模化的生产、加工和转化,产业链延伸到了工业领域,工业拉动农业,产生了远远大于原农产品的价值。这种高效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催生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像阜康酒精这样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达875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9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39户。修正药业等9户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有19户企业被省农委评定为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紫鑫药业、正方牧业、修正药业3户企业,被评为农产品加工管理先进企业;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达到11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户。修正药业、万通药业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成为同行业的领跑者。 资料显示,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加工量212万吨、销售收入316亿元、利税25亿元,带动农户19.8万户,农业产业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以上。 ——创立品牌,提高份额。通化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发地方品牌。截至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新开河”、“修正”、“斯达舒”、“万通”、“东宝”、“通化”、“茂祥”、“通药”、“益盛”、“王振国”、“紫鑫”和“大泉源”12件驰名商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还拥有“通化”牌葡萄酒、“梅河”牌大米2个中国名牌产品,“新开河”人参、“中兴”果仁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山雄”牌万通筋骨片等35个吉林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检总局)达到12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累计达到270个。 ——培育基地,实现共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对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力度。目前,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并与农户建立起利益机制关系,形成“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运行模式。梅河口市、辉南县、通化县、集安市分别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预计到2012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量达到2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增长17%,基地面积发展到310万亩。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户,新晋升省级龙头企业6户,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34户,总数分别达到49户和139户,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增加值122亿元、税金13.1亿元,分别增长15%、18%和15%。 推进“三化”“三动”和富民战略,县域经济实现又稳又快发展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崛起则全市崛起。”刘保威一语中的。 在县域突破中,通化市全力实施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和富民工程战略,抓产业项目、抓开发区平台和抓经济强镇后劲建设“三管齐下”,县域经济实现了又稳又快发展。 ——抓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又稳又快发展。该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实施了一批投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制定了县域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责任制,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安柏生物可得然胶和科泰新型材料产业园、弘美工业园、丰生医药园等10亿元以上项目快速推进,祥元镁合金、生物疫苗、白炭黑、医药包装新材料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强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抓开发区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平台。该市将开发区的发展列入县域考核主要内容,由市委、市政府跟踪督察。通过召开全市经济开发区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推动各地经济开发区快速健康发展。在园区建设上,该市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进度,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聚集产业、企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小高地。为了积极拓展经济开发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对进入经济开发区的项目进行认真论证、严格筛选,优先选择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入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开发区的指导和服务,对有关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调剂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工业集中区用地,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为园区发展开拓更多空间。目前,全市县域开发区规划出31个特色产业园区,围绕医药、冶金、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及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旅游等优势产业为主体,实现了“医药城、钢铁城、葡萄酒城”及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旅游为带动的产业链条,全市县域省级开发区达到5个。 ——抓经济强镇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在县域经济突破战略实施过程中,通化市把乡镇财源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出台了鼓励经济强镇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制定了经济强镇标准和评比办法,促进了全市经济强镇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经济强镇达到33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2.3%。全市初步形成了工业带动型、围城经济型、商贸中心型和资源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强镇群体,有力促进了城乡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全省2011年县域综合发展考评中,通化市有3个县(市)进入全省前10,梅河口市综合发展列全省第三、辉南县第七、柳河县第十;通化市在全省九个市(州)中列第二位,荣获全省县域突破工作组织推动奖。今年前三季度,全市7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7亿元,增长13.9%;全口径财政收入69.6亿元,增长3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9.8亿元,增长31.8%;工业总产值637.4亿元、利润35.4亿元,分别增长24.6%和6.9%。 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连冠” 冬日,走进梅河口市山城镇大湾村,只见雪花飘飘,炊烟袅袅,红瓦黄墙的村落,平坦硬化的村路,排列整齐的路灯……让人深深感受到了该村新农村建设透露出来的丝丝暖意。谈起该村的变化,村支书谭桂范高兴地说:“这得力于通化市实施的新农村建设。” 大湾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2.4亩,过去全村收入偏低,连个像样的村部都没有。新农村建设中,市委书记刘保威包保了大湾村,亲自走村入户与村里干部、群众共同研究发展思路。两年来,先后给村里协调了700多万元,新建535平方米两层楼的村部、2000平方米的村民文体活动广场,修建围墙、边沟、路灯等,使大湾村的新农村建设一跃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农民目前依然是全社会收入比较低的群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这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保威说。 在新农村建设中,通化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制定了“百村示范、全面提升”工作方案、包保帮扶方案及村企共建方案等,以多种措施加强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市级领导深入新农村开展调查、现场办公1000多人次,研究解决各类问题2000多个。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累计达到7.6亿元。全市24个单位对省级示范村进行包保帮扶,县(市、区)160个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筹集帮扶资金2.6亿元,放大效益达到22.3亿元。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8481项,重点解决了水、电、路等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是通化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总原则。同时,还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 结合贯彻落实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实施意见,通化市制定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全面提升”工作方案》,把新农村环境建设作为生产发展的基础、生活宽裕的体现、乡风文明的亮点、村容整洁的手段、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以百村带千村,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在示范带动中,该市确定了113个村作为第一批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示范村。在示范村建设中,通化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具有通化特色的军民共建型、自然生态型、自力更生型、项目拉动型、环境优美型、依托企业型、旅游兴业型、异地重建型、劳务富村型、产业兴村型等10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建设了一批集产业、生态、旅游、观光、民俗等为一体的“明星村”。同时,通化还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先后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清洁文明提升工程”、“高标准村屯美化绿化工程”、“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等。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0.5亿元,新建水泥路635公里、沼气池7467个、边沟964公里、围墙54万延长米、绿化美化15万平方米。目前,全市清洁文明工程达标村已发展到720个。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加大了宣传力度。在《通化日报》开设了新农村建设专栏,在通化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设了专题节目;在7个县(市、区)和78个乡镇(街)开辟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信息交流网,新农村建设信息覆盖面达到100%;在《新长征》、《吉林农业》和《吉林农业报》开辟了新农村建设信息渠道。组织开展了“美丽通化之新农村建设十佳魅力乡镇、十佳魅力村屯、十佳创业致富带头人”宣传评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市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在示范带动的基础上,该市实施了“联乡包村整体推进工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该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市98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四清、四改、两化”标准。其中,115个省级示范村全部达标,其余行政村40%达到先进村标准。159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顺利完成,通化县成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唯一整体推进县。通化市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位,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五连冠”。 通化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和作法得到省里的肯定,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整体推进现场会、新农村环境建设经验交流会、新农村建设现场学习会相继在该市召开。 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大力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经济,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尽享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刘保威说。 为此,通化市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建设幸福生活新家园。 ——不断创新农村管理方式。该市把农村管理体制创新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保证,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强化农村资产管理,拓宽保险范围,加大农资监管力度,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有序开展,试点村土地实测工作基本结束。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相关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万亩,占家庭承包地面积的31%。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面积198.6万亩,占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67.6%。 ——不断争取惠农产业项目。该市通过加大争取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投入机制,创新协调服务方式,全力加快农业项目建设。在产业化项目上,该市重点实施了三江海玉米和宏康源2万吨绿优米深加工及万通药业生物产业基地等20个产业化项目建设,预计完成投资2.5亿元。中药材、蓝莓等产业基地发展到50万亩,食用菌种植达到500万平方米。新开发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20个。 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上,该市实施农业重点项目23项,预计完成投资3.6亿元。一年来,该市争取国家和省扶持项目25项、资金2000万元。争取新农村建设省级补助项目116项、资金2403万元。争取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项目资金2600万元,争取四项惠农补贴资金3.8亿元,比上年增加0.4亿元。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该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集体经济的新形式、新途径。通化县新设村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引进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公司每回收、加工1公斤食用菌,村里提取0.1元组织费,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辉南县朝阳镇城西村将村里2000平方米的临街门市房和3000平方米的宾馆对外租赁,村集体每年获取租金130多万元。柳河县制定了《关于烟叶税返还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实施办法》,通过按烟叶税10-20%比例返还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县136个村受益,村均实现增收4.5万元,最高的近20万元。目前,全市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因村施策、多措并举、竞相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自我加压进行农村危房改造。为切实将农村危房改造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注重突出特色,将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整合资源和扶持农民发展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农民生活相结合,与农房节能示范相结合,统筹考虑。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使全市农村整体面貌实现了大改观,达到“既见新房,又见新村”的目标。今年,通化市计划改造农村危房13337户,截至11月末,已竣工25898户,完成省下达改造任务的近2倍。 ——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该市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为主线,坚持合力共建、连片整治、长效推进,快行动、大力度、高标准实施生态文明村庄建设,使农民的家园变得更加靓丽如画,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今年,通化投入资金1.58亿元,实施了该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共涉及4个县(市)的38个乡镇、159个村、618个屯、7486个农户,受益人口253860人。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生态县试点名额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县落户通化县,辉南县获得两个整体推进乡镇。该市全省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政村达159个,占全省第一、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704个村的22.6%。 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上,全市完成244个水源地保护项目,建成围栏长度达3.7万米,竖立大型水源警示牌313块。244个水源地共建成30平方米的标准保护房89个、简易保护房155个;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项目上,全市建成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45处,面积达17.8万平方米,天然湿地围栏长度5700米;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项目上,购置安装垃圾箱和垃圾桶3671个,建设垃圾池1141个,垃圾收集车335辆,垃圾运输车160辆,建设垃圾分类间158个,购置铲车199辆,完成资金投入7538万元;在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项目上,全市建成使用堆肥场132处,面积共计10万余平方米,配置干湿粪便粉碎机87台,完成资金投入4887.55万元。 ——持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走进东昌区环通乡明兴村农民庄虔利的家,见到的是老庄和老伴满足的笑脸。一见记者,57岁的老庄不住地夸奖“新农合”如何好。他说,前一段冠心病犯了,住院花了5000元,可出院一算账,自己才花了300多元,而且还是先看病、后算账。 据了解,通化市今年继续加大了“新农合”建设力度,补偿标准进一步提高。门诊报销封顶线由120元提高到160元,慢性病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50%;住院统筹补偿,不设起付线,封顶线由每人每年6万元提高到8万元。通化县把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10万元;全市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230元提高到290元,政府补助提高到240元,农民自筹仅50元。全市已有117.27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提高至99.96%,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截至10月末,全市有52.45万人次享受到医疗补助,补偿金额27548.8万元,占总基金的81%。 ——不断力促农民增收。坚持政策增收、产业增收、务工增收、财产增收等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劳动力农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挖增收潜力,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今年,通化市农村新创建各类合作社365个,累计达到1807个,带动农户11万户,占全市农户的30%。全市实现劳务收入29.3亿元、增长29.3%。今年预计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3.5亿元,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增长17.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通化市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进发!
http://www.2888.tv/news/19565.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