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高山水乡” 成全国最大莼菜基地
记者日前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获悉,自2005年起,该县连续7年都将黄水、冷水一带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目前,该区域已呈现出一派“高山水乡”美景,共发展起1.3万亩莼菜,位居全国第一。
莼菜属睡莲科,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每年5至10月,人们可采其未露出水面的嫩茎叶食用。这种嫩茎叶分泌出一种晶莹透明、类似琼脂的果胶,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莼菜生长对水质、空气、土壤等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因此,是一种珍稀的名贵蔬菜,目前在全世界只有我市石柱、杭州西湖、利川佛宝山、四川马湖以及日本等极少地区有少量栽培。
1986年,石柱农民从湖北利川市佛宝山带回莼菜种子,进行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但由于莼菜过于稀少,加之黄水地处偏远,人们未能认识其食用价值,连怎样煮食这种蔬菜也不清楚,更别提药用价值了。因此,莼菜只在黄水、冷水一带有零星少量种植,未能形成产业。
1995年起,石柱供销合作社借助“西湖莼菜”品牌、借道浙江出口,促进了当地莼菜产业的发展。但因贴牌生产附加值低,加之黄水、冷水一带地处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水利设施差,当地的莼菜产业始终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到2004年时,该县的莼菜种植面积只有1000多亩。
2005年,石柱将莼菜确定为全县重点特色产业。由此,该县农综办也将其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连续投入资金建设排灌设施。截至目前,该办已在黄水、冷水一带完成6000多亩项目区建设。在项目区的带动下,该县莼菜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年产莼菜1.3万吨,约占全国莼菜总产量的60%。
记者看到,良好的基础设施已让当地莼菜基地俨然一幅山水相依的“高山水乡”画卷——两边山上密布着色彩斑斓的原始森林,山之间的狭长夹沟是一块挨着一块的莼菜田,清澈见底的水上漂浮着满池绿叶,令人心旷神怡。
该县农综办副主任汪万圣说,从2010年开始,他们已利用莼菜基地的景观资源,连续举办了三届莼菜文化节,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避暑观光,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其中,莼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冷水镇八龙村,今年光靠销售莼菜、乡村旅游就实现了2000多万元收入,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已从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有名的小康村。
http://www.2888.tv/news/1835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肥料产业创新已进入“新常态”
- 尿素:出口价低于预期 国内市场期稳定
- 葫芦岛采取有效措施 禽类生产恢复正常水平
- 原料高涨推动磷铵市场小幅上扬
- 农机行业10年后发展如何
- 农资信息:中国农药刚性需求强 农药使用量增加
- 钾肥:变数颇多须静观其变
- 我国如何做到化肥农药减量而粮食不减产
- 北京市小麦穗蚜发生趋势预报
- 磷铵市场的这个冬天,有点冷
- “科技小背包” 解决农户种养难题
- 2015中国尿素出口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2014中国(广州)国际生物农业与养殖科技展览会交通指南
- 江西省实行动物防疫承诺制
- 美丽乡村变“绿色银行”
- 除草剂产业加快迈进草铵膦时代
- 2016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同2015一致
- 福州市场象鼻蚌种类多
- 化肥出口:新关税让市场说话
- 湛江蕉农因使用假冒挪威化肥致产量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