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资行情 >> 正文

中国10年粮食稳定发展的河南范本


来源:农资1号网      分类:农资行情      时间:2012年10月26日      阅读次数:

据省农情调查显示,今年我省秋粮丰收已成定局。这是继河南夏粮总产达到637.2亿斤、实现“十连增”后,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九连增”的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河南连续10年夏粮增产、秋粮有望连续9年增产,在全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中的分量举足轻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有目共睹。

河南与“粮食”的不解之缘,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的缩影。河南夏粮生产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九连增”的不断探索,为中国10年粮食稳定发展提供了范本。特别是河南在推进“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承诺和实践,更是令人敬佩。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河南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抗灾减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原特色粮食生产发展之路。”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这样总结河南的粮食发展之路。

粮食生产使命大于天

粮食,让河南自豪:进入新世纪,总产量连续6年超千亿斤、连续8年创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除满足全省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400亿斤以上的商品粮及其制成品。

这一切得益于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始终牢记中央对河南粮食生产的嘱托,不断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

河南的农业和粮食生产,一直牵动着中南海。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河南考察,心中挂牵的是粮食,必看的也是农业和粮食。

“能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寄托了党和国家对河南的殷切期望;

“农业是河南的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依然需要在念好‘粮食经’的基础上全面展开。”连续9年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来到河南视察的温家宝总理,语重心长地嘱托;

“如果河南的粮食生产掉下来,别的地方就补不上、背不起,抓好河南的农业农村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回良玉副总理一语道破河南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分量。

河南的决策者对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责任,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抓好河南的农业和粮食生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省委书记卢展工决心坚定:“粮食生产,只能进,不能退。”

省长郭庚茂强调:“要通过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来稳固粮食基础。”

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提出:“粮食是安天下之大事,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如何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如何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我们要着眼未来,认真谋划这一重大问题。”

2010年春,河南向国家作出了10年之后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的郑重承诺;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河南省委、省政府特别强调“两不牺牲”,在确定中原经济区诸多定位时,把农业和粮食生产放在首位;

2012年,河南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抓好粮食生产,不仅是河南的政治责任和使命,也是河南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实施中原经济区大战略的核心支撑。

为粮食稳定增产打基础

粮食增产需要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河南近年来下大力气进行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为粮食稳定增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省有中低产田6200多万亩,截至目前累计改造4600多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多亿斤。在此基础上,建设高标准粮田又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2012年2月18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成一批亩产超吨粮的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粮田,确保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达1300亿斤以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河南省农业和粮食生产优势地位。

我省的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通过技术辐射,构建“示范户—示范区—辐射带动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转化通道,稳步推进高产优产示范区建设,逐步建成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同时,我省实施的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与科技、农机、高产创建结合,实现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100%,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省小麦主产大县,今年高标准粮田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在550公斤-600公斤,比全省小麦平均单产高20%以上。

粮食生产中的“河南种子”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而“河南种子”所改变的,是我省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优质小麦生产大省的地位。

我省不断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子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作物育种大省和供种大省,为全国粮食核心生产区置入了“河南种子”。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的育种力量越来越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优质小麦和优质玉米的供种量居全国第一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介绍。

“2003年河南省夏粮单产为318.1公斤,随后一路攀升,达到今年的395.8公斤,每亩净增了70多公斤。”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许为钢算了一笔账,“过去10年,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总产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提高,而单产要提高种子是关键。”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认为,种子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可达40%以上,河南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5,产量占全国的1/4,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优质小麦生产大省地位,与良种的培育与推广密不可分。

鹤壁市农科院有一位古稀老人,搞了50年育种,他就是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2011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视察鹤壁市农科院时,专门为程相文团队培育出的浚单系列玉米种子题名“永优”,勉励其在与外国种子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今年2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浚单20”,目前已成为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全国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玉米品种。

2012年10月7日,“永优”正式通过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有了“国家户口”。10月8日,从鹤壁市传来喜讯,该市整建制推进玉米高产创建并创全国夏玉米10万亩、万亩、百亩亩产三项高产纪录,分别达到766.6公斤、872.3公斤、961.9公斤,为全国整市、整地区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

除了这些“国家队”、“省级队”,中原大地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广大农民对增产的孜孜追求,还催生出了一批“市县队”和“农民育种队”。温县农民育种家吕平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民营种子企业平安种业,伴随着他的“平安”系列小麦品种,连续17年在黄淮麦区成为主要当家品种之一,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29亿亩,增产小麦76.8亿公斤,实现社会效益118.4亿元。

种子企业已成为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的主力军,使全省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有力推动了粮食亩产的稳步提高。我省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建设稳固的海南、西北和省内三大标准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以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到2015年,种子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

粮食增产中的科技作用

为什么河南会取得夏粮“十连增”、全年粮食生产有望“九连增”?除了中央重农的政策好、河南抓粮的举措强,紧随其后的就是科技的巨大作用。

事实证明,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一系列科技应用,产生了积极效果。2004年以来,河南省粮食连年增产,总产量已经连续迈上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1100亿斤4个大台阶,2012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已成定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在夏粮“十连增”、全年粮食生产有望“九连增”的过程中清晰地看到,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切实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的助推和提升作用。

农业科技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最后一公里”。在近年我省开展的“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中,1.3万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在粮食生产关键时期累计入户指导36.7万次。每逢粮食生产关键时节,省里实施“专家会商制度”,组织专家到各地指导生产、开展调研,之后专家碰头会商,对问题做预测,并制订田间管理下一阶段方案,为农民科学种粮做足保障。

此外,全省各地尝试统筹各地涉农科技资源,组建种子科技产业联盟、农资科技产业联盟、科技教育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一套以农科教单位为主体,多部门横向联合,市、县、乡、村纵向互动,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今年全国秋作物病虫害发生态势较为严重,而我省则总体较为平稳,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秋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把抓好秋季重大病虫害防控、减少灾害损失列入实现秋粮稳产保收的重中之重,要求各地加强监测防控,决不能因病虫危害造成秋粮严重减产。

7月1日,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

7月6日,召开“全省秋季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会”,及时发出各种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专门就秋季重大病虫防治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7月底,派出专家组赴南阳、信阳、商丘、开封等地进行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对粘虫、稻飞虱等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132多万亩次。

8月10日,召开全省秋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议,全面分析重大病虫发生形势,研究制定防控对策。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以实现粮食病虫重发区防控处置率100%、重大病虫迁飞流行关键区统防统治覆盖率100%为目标,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力争实现“虫口夺粮”,力保秋粮丰产丰收。

“在目前我省现有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灾害频繁发生、种粮效益不高等背景下,要实现粮食持续增长,就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大力推动高产技术的普及推广、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我省粮食生产的新突破和持续增产。”省农业厅副厅长薛豫宛说。

把河南农业做大做强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科技提升,得益于良种良法良田和农业机械化的提高。

“如何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如何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这是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最为关注的问题。

未雨绸缪。2012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高标准良田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等重大举措。

我省实施的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即到2020年,在95个县(市、区)的粮食核心区内,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1吨以上的高标准粮田,建成2000个万亩方、2万个千亩方、20万个百亩方,并对这些地块进行建档、编号、绘图,使之成为永久性粮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1300亿斤。

同时,通过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进一步把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做大做强。

届时,“中国粮仓”的河南,将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www.2888.tv/news/18252.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北京正开天力肥业有限公司
相关信息
河南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