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民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四川农民收入保持了6年的持续增长势头,位于西部的四川农村经济,正在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如何多举措破解农民增收难点?怎样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之路?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多个地区,翻看当地农户6年来的“民生账本”,寻找答案。
“跳起摸高”构建内生动力体制
“中央和省委连续9个1号文件都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予以部署,省政府连年下发专门性文件对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部署。”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表示,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第十次党代会之后,明确提出确保全省农民收入五年翻番,年均增速必须保持14.9%以上,实际工作中,我们每年按16%~17%的增速进行安排。”
“跳起摸高”、自加压力是增收体制的内生动力。年初,省委农工委把今年促进农民增收目标分解到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划,分类提出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同时,建立了农民增收季度会商和定期通报制度,下大力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用产业化的思路提升农业综合素质,用非农化的思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四川省农业厅负责人说,四川在农民增收的过程中,是一二三产业并举的,不断把农业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比如,农业向二产延伸重在深加工,经过加工和从田间地头直接出来的效益比是4∶1,农产品附加值大为提高。”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产品食品加工率超过40%。由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的四川省食品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
在眉山经济开发区东区,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中国泡菜城”,以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泡菜产业园的高标准理念,为四川蔬菜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岳营村村民刘治中靠给当地的泡菜企业种植订单蔬菜,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东坡泡菜”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迅速成为带动当地14万户菜农增收致富的大产业。2011年,全市68家泡菜企业加工泡菜101.8万吨,产值达61.2亿元,带动菜农增收5亿元,在泡菜企业工作的员工达2.5万人。
统计显示,上半年,四川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045.7元,同比增长325.2元,增长18.9%。对四川来说,务工收入已经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第一要素。
“两个带动”提升农业含金量
2012年上半年,四川全省各地开工建设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311个,新建和改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6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20.8万亩。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上半年也在全力推进:省级财政共下达10.52亿元,专项实施了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重点项目;上半年全省开工建设1个大型和4个中型水利工程,全面启动“全域灌溉”建设;全省完成水利投资61亿元……
在四川,现代农业正在波澜壮阔地发展,这也是由四川省情决定的:
一个80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省,即使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城镇化水平达到51%,四川仍然还有4400多万农村人口,除一部分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以外,也还有相当数量的人需要继续留在农村通过农业增收致富。
因此,在农民增收问题上,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走公司企业从事工厂化“大农业”的路子,而是要通过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等的组织带动,以农民为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去年,省里一份《关于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大力推进“两个带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地处成都平原核心区的温江区,2010年农民纯收入在全省率先破万元大关,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28元,城乡收入差距比达2.08∶1,成为四川省城乡协同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
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当地一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合作社,2万亩的种植面积,能为1万户不同的消费群体常年提供新鲜、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去年年底,合作社已和成都1000多个家庭签订了蔬菜配送合同。2011年合作社带动农户3500户,实现经营收入530万元,利润总额40万元,返还社员收益35万元,会员每户增收30%左右。
据温江区农村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有各类农民专合组织139个,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747元。
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
统计数字显示,四川省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是转移性和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占全部纯收入的11.7%。有专家指出,四川农民收入结构中非经营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四川省农村多种经济成分的活跃,股份合作、房屋出租等成为增收的重要渠道,包括土地在内越来越多的农村资源开始向资本转变,“沉睡的资本”正在被唤醒。
现在的四川省,土地流转已呈“燎原”之势。截至今年6月,四川省家庭承包耕地面积达1139.3万亩,占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9.51%。土地流转带来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1.8万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的面达到59%。
近年来,四川探索出土地入股合作经营、“大园区+小业主”等土地经营机制和流转模式,增加土地流转收入。成都市一些区县探索将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并量化到具体农户,拓展了农民增收门路。
温江万春镇天乡路社区紧邻国家4a级景区“国色天乡乐园”,为确保居住地农民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社区成立了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区书记王世军告诉记者,几年前,天乡路社区4185位农民住进了他们的新村——花乡民居,社区为他们配套了人均8平方米的商业股权用房,所有权归农户,经营权交由社区招聘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农户按期分红,就这一项,农户人均可分得960元。
同时,社区引进专业投资开发公司,融资开发集体资源,合作建设了18.37亩的天乡农贸市场,社区集体每年可获得18万元的收入,还按照市场化逐步上调分成比例。社区还对集体资产、土地、人员情况进行清理核实,将1920余万元集体经营性净资产,2298.37亩土地,形成“资产股、土地股”,同时通过整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大片土地,每年租金收入大约为400万元左右。
村级集体资产得到了壮大,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2011年村级集体资产达到5500万余元,集体经济收入110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为1.7万元。
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集体农用地流转和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了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据统计部门预测,到2012年底,温江区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将达到167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
持续增收路在何方?
高位求进后,四川农民如何持续增收?“要实现持续增收,必须继续发挥四川现有的优势。”李昌平认为,要继续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劳务经济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针对四川山区及贫困地区增收难度大的难题,李昌平表示,今年上半年,秦巴山、乌蒙山连片扶贫总投入达到19.77亿元。省里将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实施连片扶贫开发,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生态经济、山地经济,壮大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开辟农民增收新的空间。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央的各类资金、项目和重点工程都将更多地向四川倾斜;新的10年扶贫开发纲要全面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深入推进,必将为我省农村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李昌平说,同时,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和现代畜牧业试点加快推进,新农村成片建设效果明显,这些都为四川省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起点,四川农民正迈开新的步伐,向着新的目标进发。在德阳市罗江县倒湾古镇,安居乐业的村民们也透露了他们的增收计划。“拿起锄头搞‘一产’,放下锄头搞‘三产’,依托土地,全面发展。”蔡家院子的女主人孙丽丽打趣地说,“今年粮食丰收了,农家乐又开得火,不少游客就是冲着我家的新鲜蔬菜、无公害粮食来的,等10月份贵妃枣熟了,又能赚一笔。”
当地村民围绕“农”字调整产业结构,前院是农田,后院是庄园,像蔡家院子这样就地办起第三产业的农家,在罗江县新建的10多个新农村点上随处可见。全县以中心镇、精品村为突破,一村一景组团式发展,把集中居住点建成景点,推动村镇向产业靠拢,产业向村镇延伸。在这条文化旅游产业网络上,处处都是增收点:“我们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出如画、入有余、大和谐、同快乐’的幸福家园。”
http://www.2888.tv/news/18086.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玉米田除草剂最好不宜用的有哪些?
- 山西应县着力发展 “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
- 业务员和客户心理所属重点
- 海南一田两用:稻田里养泥鳅
- 山西省大肆鼓励大型非煤炭企业向种业方向发展
- 福建高新区企业药材种子搭乘“神十”飞天
- 专家答“李克强之问”:城镇化破“胡焕庸线”
- 肥市带动硫磺市场好转
- 提质效,转方式进入加速期
- 蜘蛛毒肽会成为新烟碱杀虫剂的替代品吗?
- 液体氮肥系列报道之液氨(下)应加大扶持液氨发展
- 农药毒性划分标准你知多少
- 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定2012年销售目标
- 羊年,咱们的农资生意怎么干?
- 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 农药市场管理最新举措
- 河南省今年起 农业三项补贴“改名”不改“性”
- 复合肥淡储速度有所加快
- 2016年第32届全国植保会开始招商!
- 张家港市推出“零差价”农药集中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