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红红火火的王府镇“合作社集”
“我是合作社小社员,手拎钱袋子呀……”迎着农历七月初八早晨第一缕阳光,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下官地村刘玉美哼着自己改编的小曲儿赶往合作社。今天是村子集贸日,她赶的却是“合作社集”。
露地架豆角和冷棚西红柿、西瓜成熟,好几家客户找到合作社谈收购。刘玉美与种植户代表们跟客户谈判。经过一上午,与北京客户谈妥,以每斤豆角1.1元、西红柿0.75元、西瓜0.65元收购价成交。刘玉美自豪地说:“合作社给我谈价的底气,咱镇卖的菜比外乡每斤多两毛,我种两个棚,每年多进兜五六千块。”没入社的农民也来“赶集”销产品。通过合作社,全镇年出售蔬菜3万吨、禽蛋肉8000吨、杂粮杂豆3000吨。
下官地村合作社理事长谢洪江介绍,除了“销售集”,农民也来合作社赶“信息集”。热闹当属春播前,合作社办公区红红火火,农民就像股市交易现场的股民那样挤在一起,参考社里从销售网点收集的信息,盘算今年种啥养啥。他们敲定的种养品种对路,村里不再上演“菜贱伤农”的故事。
农民说合作社也是“农技交流集”。有农民想搞种养项目缺技术,还有农民怀揣技术想挣“出场费”,合作社里,他们互通有无。社里也帮农民去外地请技术员。“我家养猪场当年见效。要是自己摸索干,可能要交几万‘学费’,现在只花几千块钱就搞定了。”任家营养猪户王永志对合作社心怀感激地说。保守估计,合作社“技术交流集”让全镇农民每年少交“学费”300万元。
这几年,王府镇各合作社还组织二人转、秧歌等活动,几个合作社联合组成小戏班,合作社渐渐成了文化聚集地。农民又到这里赶起了“文化集”,读书、下棋、唱戏。“没有合作社我还学不会打字,别说上网了。”沟门村蔬菜烘干合作社社员、50多岁的刘国福得意地说,边说还边在电脑上敲了自己的名字。
王府镇有9个合作社,被当地誉为“合作社之乡”,现在正准备着成立联社。农民往返其间赶“销售集”、“信息集”、“技术集”、“文化集”,这些大集让农家年增收4000多元,小日子一路蹿红。
http://www.2888.tv/news/17179.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鹤岗市进行农机大检修备战秋收
- 农业科技的作用有哪些表现?
- 强势营销风生水起
- 海南破获史上最大制售假肥案件
- 山东2014年农机补贴直接打进农民账户
- 复合肥企业该如何做好促销与宣传?
- 2万株黄金茶苗落户遂昌蔡源乡
- 安徽肥协:肥企要守住红线创新突围
- cgt签约仪式举行 尿素行业终于有了正规军
- 如何避免行驶途中车辆自燃
- 河南省农科推广一县一亮点 一地一特色
- 湖北“新网工程”取得成效名著
- 生态果园增收入
- 农资打假不妨“秋后算账”
- 内蒙古:新形势下合作社推动农机维修服务发展
- 湖北肥企各显神通忙转型
- 威海市多项新举措力争新的一年农机工作再上新台阶
-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四川举办种麦大户、合作社及企业市场、技术及政策培训会
- “坐在房间里卖种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 橡胶冬季防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