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铁牛”时代大步跨进中
连续7年蝉联全国产粮第一大县,吉林省榆树市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粮仓”。在刘家镇刘家村农民王波看来,虽然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农民却是越当越轻松。自从家里的两公顷多地用上了旋耕机和联合收割机,王波笑称自己被“解放”了。而且因为深耕深翻,土壤节水保墒,一公顷地粮食产量还增加了近2000斤。
刘家村是全省唯一一个全程机械化示范村,也是全省大力推进农机化进程的一个缩影。2011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634.2亿斤。在这一数字的背后,农机的力量功不可没。
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总体规划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全省现代农业的引导工程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2011年以来,吉林省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全程农机化示范工程建设,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4亿元,省级财政投入全程农机化示范工程建设资金1.1亿元,带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投入22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355万千瓦以上,比上年增长9.8%,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9万台,比上年增长9%。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进一步加快,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5万台以上,比2010年底增长19%,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分别达到1.97万台、1.23万台,分别比上年增长50.4%、21.6%,尤其玉米收获机增长迅速,达到近万台,仅仅用了4年时间,实现了从不足百台猛增到万台的突破和跨越,2011年增长数量接近“十一五”期间的增长总和。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10个百分点。累计建成玉米、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区1200万亩,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长期以来制约吉林省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水稻育插秧、水稻和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取得全面突破,水稻机插水平达到51.3%,比去年提高6.45个百分点,水稻机收、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65%、25%,分别比去年增长5个和8.5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两年提升18个百分点。
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到2011年底,全省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达到103.7万户(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万元以上的服务组织和大户达到2.5万户(个),作业规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从2006年开始,吉林省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重大农机化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建立省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2个,高水平水稻育插秧示范县9个,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5个。截至2011年底,全省保护性耕作机具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已达4000余台,仅2011年就增加1000多台,大型深松机1.3万余台,30多个县(市、区、场)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基本覆盖了全省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和适合于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所有旱田面积较大县份。据测算,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增产幅度可达到7-10%左右,平均每公顷节省生产费用800元以上,并提高了作物抗旱能力,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告别“锄头和镰刀”,吉林这片黑土地正昂首跨入“铁牛”时代。(念凡)
http://www.2888.tv/news/11481.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山东今年150万农民“脱贫” 人均收入超万元
- 第四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农资淡季如何应对
- 今年草甘膦大降温呼吁大洗牌
- 农业科技创新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座谈会召开
- 如何处理好新形势下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 为化肥运输开辟绿色通道
- 硫酸钾供给受限明显 行业景气回升
- 湖北武汉:蔬菜成为我国农产品“老大”
- 2016中国农业机械创新力企业500强榜单报名活动即将截止
- 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 扶沟把“美丽”变成生产力
- 有机肥和化肥特点大pk
- 尿素:国内稳中上行 出口暂不明朗
- 夏季是有机肥无公害处理的最好时节
- 中国一拖“自动档”拖拉机大热
- 建设吉林特色现代农业“三农”新画卷
- 印度尿素缺口近千万吨
-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 尿素市场创下“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