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农作物病虫基数、品种布局以及气侯趋势,结合病虫历年发生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2年全省农作物病虫总体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8亿亩次。其中,小麦病虫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200万亩次;水稻病虫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玉米病虫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900万亩次。以条锈病、赤霉病、麦蚜、油菜菌核病、稻瘟病、稻曲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玉米螟和西藏飞蝗等为主。
一、发生趋势分析
1、条锈病:预计2012年偏重发生(4级),重于去年,发生面积400万亩,重发区域集中在沱江、涪江、岷江、嘉陵江和安宁河流域。
2、白粉病: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300万亩。
3、赤霉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250万亩,重发区域为盆地中东部的局部地区。
4、麦蚜: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700万亩次。
5、麦蜘蛛: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300万亩次。
6、油菜菌核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300万亩,重发区域为川西及川东北。
7、油菜蚜虫: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450万亩次。
8、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400万亩左右。重发区域为盆东北、盆周山区、盆中深丘区及盆西局部。
9、稻曲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400万亩,重发区域为川西、川北。
10、水稻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900万亩。
11、水稻螟虫: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4(5)级),发生面积3300万亩次。其中二化螟发生3000万亩次,重发区域为川西、川南;三化螟发生300万亩次,重发区域为攀西及川西部分地区,近几年三化螟在我省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12、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预计稻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 ,发生面积3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 (3级),发生面积150万亩次。重发区域均为川南、川东发生重。
13、玉米螟虫: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00万亩次。重发区域为盆地及盆周山区玉米主产区。
14、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350万亩。
15、粘虫:预计轻发生(1级),发生面积130万亩次。
16、西藏飞蝗: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00万亩次,在金沙江、雅砻江等河谷地带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二、主要依据
(一)多数病虫害基数较高
1、水稻、玉米虫害基数高,病害基数低。一是螟虫基数较高。据双流等38个监测站调查,水稻螟虫防治田块2011年二代亩残虫量平均为612.3头,比上年增加33.7%;未防治田块二代亩残虫量平均为4798.7头,略高于上年。玉米螟虫平均百株活虫数为14.1头,略高于常年。二是2011年水稻病害的发生程度较轻,田间残留菌源较低。稻瘟病、稻曲病均为近5年来发生最轻的一年。各地穗期调查,穗瘟平均病穗率1.99%、平均病指1.13,比上年分别减少33.2%、38.6%,稻曲病平均病穗率0.8-5.8%,明显低于上年,病原菌基数低。
2、小麦、油菜病虫基数较高。一是小麦条锈病发病早。全省小麦条锈病于11月21日在剑阁县始见,比去年提前8天。目前川东、川北、川中、川西全部发病,片区首发县发病期均比去年提早9-23天,其他发病县区普遍较常年提前。二是盆地小麦主产区条锈病重于去年。截止12月29日,全省有13个市(州)、29个县(区)发生条锈病,发生面积0.87万亩,比22天前增加6个市17个县,盆内冬繁区已有10个市23个县发生条锈病,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市2个县。三是各地调查发病程度均重于去年或常年。四是油菜病虫发生较轻。油菜菌核病2011年在川东北部分地区轻发生,病株率3.36-20%,油菜蚜虫在全省轻发生,百株蚜量336.4-10135头。
(二)品种抗性总体不强
1、水稻主推品种抗性较低。一是高感品种所占比例高。2011年生产品种抗瘟性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高感品种占48.75%,感病品种占45.00%。二是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致病性较强。据省植保所和省植保站监测,2011年仍以zb群为主,出现频率为62.90%,为优势种群,其中强致病的zb31的出现频率较高,为37.90%,为主要小种。三是稻瘟病菌对我省主推品种的侵染频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毒力频率为6.67-56.67%,平均为33.84 %。四是适合高产的宽叶大穗型水稻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等的发生。
2、小麦品种抗性较低。一是感病品种比例高。综合2009-2011年监测结果,我省对当前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种占42.3-50.4%。小麦品种对白粉病、赤霉病、麦蚜抗性也不强。二是条锈病致病性强。2011年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hybrid46类群的各小种的频率总和为40.87%,其中致病性强的cy32出现频率居首位,为20.87%,仍然是我省的优势小种;水源11类群各小种及类型的频率总和为47.83%。三是抗病品种更换力度小。近年来良种补贴推广的主栽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有较好抗性,但非良种补贴地区抗病品种更换力度小,部分老品种、自留种高感条锈病。
(三)栽培制度利于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我省推广的旱育秧、抛秧、秸秆还田、免耕等栽培技术为病虫的发生带来一些新的影响。旱育秧、抛秧分蘖力强、长势旺,有利于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多种病虫的发生。秸秆还田、免耕、稻草覆盖技术的推广,导致水稻螟虫越冬基数成倍上升,亩残虫量比90年代中期明显增加,同时还导致螟虫田间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峰次增加。再生稻在川南、川东的推广有利于后期螟虫河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旱地改制,抓早、增密、增肥,有利纹枯病、稻曲病等发生。
(四)气象条件对病虫发生无明显不利的影响
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冬季(2011年12月~2012年2月):季平均气温:盆地大部地区较常年偏低0~0.5℃,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高0~1.0℃。季总降水量:四川省南部较常年偏多1~2成,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少1~2成。对条锈病等病害的发生和水稻、玉米病虫、西藏飞蝗越冬无明显不利。
春季(2012年3~4月):季平均气温:盆地南部较常年偏低0.5℃左右,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高0.5℃左右。季总降水量:盆地大部、川西高原中部、南部较常年偏多1~2成,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少1~2成。春季盆地有中等强度倒春寒天气发生。春季气候条件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在盆地的发生发展有利,对麦蚜、油菜蚜虫、麦蜘蛛等多种虫害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夏季(2012年5~8月)平均气温盆地东部部分地方较常年偏低,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高,季总降水量盆地北部较常年偏多,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少。盛夏期间,盆地的中部、南部有中等强度伏旱发生,盆地东北部、西部及地震灾区洪涝较常年偏重。夏季气象条件对川东、川北稻瘟病、稻曲病和川西高原西藏飞蝗的发生有利,对其它病虫无明显不利。
http://www.2888.tv/news/10670.htm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网址
- 2012年1月13日山东玉米价格行情最新快讯
- 甘肃金塔农机合作社助力“农业家政”
- 中国水溶肥发展五大瓶颈 三个建议
- 如何检测农药乳剂的稳定性?
- 2013年江都市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创收超两亿
- 硫酸铵市场主流持稳 局部仍有上调
- 尿素市场需求疲软 后市信心不足
- 玉米处于开花期水肥管理要跟上
- 农业部:今年2亿亩农机深松整地任务超额完成
- 四川省小春播栽农机化作业大幅提升
- 今年上半年我国农药海关进出口数据
-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 农业部第2287号公告 四个肥料登记标准
- 大棚蔬菜用新高脂膜如何进行升温技术?
- 商南:“农家乐”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 贵州省凤岗县成立农药流通协会
- 农机市场:枣庄市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出台
- 生物农药须综合评判
- 现代农业何时“不差钱”
- 未来,县级经销商会被谁消灭?